一、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
二、预测依据
(一)稻飞虱
1.发生程度:五(3)代和六(4)代稻飞虱偏重发生
2.灯下诱虫较多,峰次较多。截止8月13日灯下累计诱虫2779头,比去年同期少2.2%,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2.7倍,其中褐飞虱1267头,占45.6%,比去年同期少40.4%,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1.6倍。截止8月13日灯下出现了3次明显的诱虫峰,峰日分别为7月21日、7月29日和8月10日,峰日对应的虫量分别为544头、256头和144头。
3.田间调查,大部分田块虫口密度低,分布差异大,褐飞虱所占比例较高,少数田块发现了褐飞虱短翅型成虫。8月12日调查单季稻田,百丛虫量平均为314.7头(0—1840头/百丛),比去年同期多10.8%,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2.5倍,田间调查褐飞虱占34.35%。重发田块,百丛虫量平均为1675头,重发田块区域褐飞虱短翅型成虫百丛虫量平均为4头,达标防治田块占调查田块的10.5%。
4.田间卵量多。8月12日剥查,百丛卵量平均为1086.25粒,是去年同期值的2.3倍,与近三年同期均值相近。
5.气象和寄主条件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利。由于今年夏季我区高温少雨,天气干旱,台风少,对五(3)代稻飞虱发生不是很有利,但8月中旬后,我区有明显的台风和降雨,有利后期稻飞虱的发生发展;当前迟熟单季稻正处拔节孕穗期,寄主体内水溶性蛋白增多,也有利于褐飞虱短翅型成虫产生。
(二)稻纵卷叶螟:
1.发生程度:五(3)代和六(4)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
2.田间赶蛾蛾量少,峰次少,峰日蛾量低。7月21日至8月14日田间赶蛾亩蛾量均低于250只,田间出现了1次蛾峰,峰日为8月14日,峰日蛾量212只。
3.五(3)代前期灯下诱蛾多,后期少,峰次多,峰日蛾量高。7月28日—8月8日单日灯下诱蛾均超过1000只,8月9日后灯下诱蛾开始逐日减少,8月13日单日灯下诱蛾已减少到250只,7月21日至8月13日灯下诱蛾出现了5次明显的诱蛾峰,峰日分别为7月28日、7月30日、8月3日、8月6日和8月8日,峰日对应的蛾量分别为1282只、1507只、1841只、1379只和1010只,主要峰日为8月3日。
4.田间卷叶轻,残留虫量低。8月12日田间调查,仅发现零星卷叶,调查中未发现稻纵卷叶螟幼虫。
5.田间卵量低。8月12日调查未发现稻纵卷叶螟卵。
6.气象条件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有利。由于今年夏季我区高温少雨,天气干旱,台风少,对五(3)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不是很有利,但8月中旬后,我区有明显的台风和降雨,气温有所下降,有利后期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及幼虫卷叶为害。
(三)二化螟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,部分田间将偏重发生。
2.灯下诱蛾比往年少。今年一代二化螟成虫灯下6月30日初见,较往年迟,截止8月13日灯下累计诱蛾429只,比去年同期少58.9%,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少17.02%,发蛾始盛期为7月12日,发蛾高峰期为7月21日,发蛾盛末期为8月11日。
3.田间枯心及亩残留虫量较低。8月12日大田普查,轻发田块枯心率平均为0.11%,比去年同期少26.7%,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少26.7%;亩残留虫量平均为486头,比去年同期多13.02%,比2022年同期多32.43%。重发田块有2—3个明显的枯心团。
(四) 水稻纹枯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。
2.田间病情发生轻。8月12日调查单季稻田,病株率平均为4.8%,病指平均为1.12,病株率比去年同期少22.6%,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少44.3%;病指比去年同期少34.4%,比近三年均值少49.6%。达标防治田块占调查田块的20%。
3.气象条件及寄主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。由于今年夏季宣州区高温少雨,农户为了抗旱,长期田间灌深水,及8月中下旬宣州区又以阴雨天气为主,每日温度在24-32℃,农田管理及气象条件适宜水稻纹枯病的发生;当前单季稻正处拔节—孕穗期,田间荫蔽,通风透光条件差,寄主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十分有利。
(五) 水稻穗期病害:稻瘟病和稻曲病易感品种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将偏重发生。
1.田间菌源充足。目前田间调查虽未发现水稻稻曲病、稻叶瘟及穗颈瘟,但由于天气原因,虽未表现症状,仍有大量病源菌存在于环境中。
2.气候条件对水稻穗期病害的发生有利。8月中下旬以阴雨天气为主,此时宣州区迟熟单季稻正处拔节—孕穗期,每日气温在24-32℃,早晚温差大、田间雾露重,对迟熟单季稻和单季晚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生有利。
三.防治适期:8月20—28日。
四.防治对象:主治单双晚田稻飞虱、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。
适期预防穗期“两病”:要根据水稻生育进程,稻曲病于破口前7-10 天(10%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)施药预防,稻穗瘟于破口前3-5天施药预防,如遇阴雨天气,第一次防治7-10天后进行补治。
五.实行达标防治。
防治指标: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,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。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,孕、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。二化螟亩卵块100个。纹枯病:病丛率10%。稻叶瘟,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-5%时施药防治1-2次。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,立即施药封锁。
六.防治意见:防治稻飞虱,要采取“治前控后、治上压下”技术策略,加强六(4)代的防治,切勿失治、漏治,避免冒穿倒伏;防治稻纵卷叶螟,重点防治孕抽穗田和双季晚稻田;防治二化螟,单季稻区一般发生较重,应使用长效药剂防治;防治单季稻穗期病害,要结合水稻生育期,可适当调整施药时期。各地依据病虫发生种类、发生程度和发生期,科学混配农药,开展综合防治。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的,每亩田使用药水量应不少于1.5Kg。
七. 防治药剂:
稻飞虱生物防治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、球孢白僵菌、苦参碱等,化学防治可选用三氟苯嘧啶、氟啶虫酰胺、烯啶虫胺、醚菊酯、呋虫胺、吡蚜酮等。
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生物防治可选用多杀霉素、苏云金杆菌(Bt.)、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、印楝素等,化学防治可选用甲氧虫酰肼、阿维·氯苯酰、四唑虫酰胺、甲氧虫酰肼、溴氰虫酰胺、氯虫苯甲酰胺等。
纹枯病和稻曲病生物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 A(24%及以上高含量制剂)、井冈·蜡芽菌,化学防治可选用氟环唑、咪铜·氟环唑、苯甲·丙环唑、氟唑·嘧苷素、肟菌·戊唑醇、井冈•嘧菌酯、戊唑•嘧菌酯、苯甲·嘧菌酯等。
稻瘟病生物防治可选用春雷霉素、多抗霉素、申嗪霉素等,化学防治可选用三环唑、稻瘟灵、稻瘟酰胺、丙硫唑、肟菌·戊唑醇、春雷·三环唑、苯甲·嘧菌酯、吡唑醚菌酯(微囊悬浮剂)等。
细菌性病害防治可选用四霉素、噻唑锌、中生菌素、氯溴异氰尿酸、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。如果发病较重建议先用四霉素连续打两次,两次间隔3-5天,然后再轮换用其它药、多次用药。